为什么大家觉得中国的股市股票无规律可循?

好奇小子 科普探索评论355字数 2902阅读9分40秒阅读模式
    虽说股票股海深似海,在里面晃荡总有心惊胆战的时候,可是就是是大海也有洋流,台风有规律可循,但是为什么大家觉得中国的股市股票无规律可循?
    一、全球股市的共同“规律”
    股市的最重要规律就是没有规律。
    正因为如此,股市才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。尽管如此,在股市的研究中还是不经意发现股市的历史经常会重演的事实,例如,中国股市的两次牛市的高点对应的估值水平都是60多倍的市盈率:第一持续时间达两年的牛市发生在1999年至2001年间,上海综合指数从1050点起步,在2001年中达到最高点2245,当时对应的估值水平是60多倍市盈率;第二次牛市发生在2005年至2007年间,上海综合指数从1000点上涨到6124点,当股价上涨到6000多点时候对应的平均估值水平恰好也是60倍左右。为什么两次大牛市都止于60倍的估值水平?这是否可以称得上中国股市的规律?
     再如,纵观全球100年来发生在不同国家的几次大牛市也有不少巧合之处。20世纪20年代,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“横财”(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在欧洲,欧洲的许多工业设施在战争中遭受重大冲击,很多物资需要从美国进口,美国经济迅速崛起),美国股市出现了所谓“沸腾的20年代”大牛市,在这次牛市里美国股市的最大涨幅达到惊人的511%;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上演了“泡沫经济”的一幕,从1985年至1990年,土地与股价联袂上涨并相互促进,巧合的是,日本股市的最大涨幅也是511%。再回顾一下中国的股市,2005年至2007年,股市从1000点起步,到2007年的最高点是6124点,最大涨幅也是511%。是巧合吗?为什么几次大的牛市的最大涨幅都是511%?
    从实践的经验看,股价的波动(甚至在较长的时间内)在很大程度上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,而心理学研究早已揭示人类的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,那么股市的运行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。上述几组数据不一定是“规律”,但一定是值得投资者牢记的几个重要数据。
为什么大家觉得中国的股市股票无规律可循?
    二、股市的中国特色
    当然,要研究中国股市的“规律”,就应该充分结合中国的国情,不能简单拷备国外的东西。
    从金融研究的视角看,国人往往把美国的金融市场作为我们的参照系,但中美两国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。美国人崇尚“大市场、小政府”,而中国的现实情况却正好相反。按照美国的市场逻辑,经济基本面决定了上市公司的业绩,从而决定股市的运行方向,即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关系。通常我们说“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”就是这种逻辑的结果。按照这样的逻辑,在2009年至2011年间,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看,应该把更多的资金配置到中国的股票上来(事实上QFII就是如此做的),因为这几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处在危机之中,只有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“一枝独秀”,但股市运行的事实情况却是美国股市持续上涨,而中国股市持续下跌。
    不仅如此,自中国股市诞生以来,股市运行的方向似乎总是与经济运行的方向是相反的,无论是1996年至1997年的牛市,还好是1999年至2001年的股市上涨,都是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出现的。2001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走势强劲,但股市却出现连续四年的大熊市。很显然,按照美国的逻辑来分析中国的股市是有很大问题的。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现实情况是“大政府、小市场”,政府的力量往往成为主导。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政府就会习惯性地放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,同时,刺激股价上涨也往往成为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工具之一。因此,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,股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。相反,当经济增长速度处在偏快的状态时,政府往往为了控制物价,会紧缩货币,股市必然受到打压。
    具有戏剧性的是,中国的历任证监会主席中有两个学者型的人物,一个是刘鸿儒先生,另外一个是郭树清先生,他们都曾经表示“监管者的责任是维护市场的秩序,不应该干预股市的价格”,但股市的不断下跌使他们都选择了“干预股价”。从刘鸿儒先生的回忆文章中可知,1994年7月底,当上海综合指数跌到300多点时,上海市的一封来信送到了国务院,认为“股市进一步下跌会威胁社会稳定”,于是,有关领导向证监会批转了这封来信,证监会立即出台了“暂停新股发行融资、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规模、采取措施扩大入时资金范围”等措施,即所谓的“三大救市政策”。根据笔者的观察,高举“市场化”改革大旗的郭树清先生竟然在2013年初提出了“必要的时候政府必须干预股价”的观点,其缘由可能与当年的刘鸿儒教授出台“三大救市政策”类似。2012年下半年,尤其是十八大之后,股市持续下跌,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融资,还影响到新一届领导人的声誉,郭树清一定面临着刘鸿儒教授当年一样的压力,结果是2012年底股市迅速拉起。
   具有戏剧性的是,2013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的当天,郭树清即离开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岗位。显然,市场化的改革思路遭遇了重大挫折。不断的政策救市给市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,“政策市”的胎记由此形成。政府干预股价是中国股市的基本特征之一。股市投资者必须理解政府干预股价的内在逻辑,否则,无法理解中国股市的波动。在本书中,笔者在多处涉及到该话题,这些都是实践操作的经验总结。
 
    三、制度变革与股市行情
    研究和分析中国股市,不能不提制度变革。中国股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,如同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样,股市的制度变革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状态。股市建立之初,意识形态的矛盾十分突出,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,股票市场被打上了“资本主义”的标签,如何撕掉这个标签曾经让国内的理论家们煞费苦心,作为一个折中的方案,让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,以此来确保中国股市的“社会主义性质”不变。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5年。在股市诞生15年之后,意识形态的障碍已经不存在,让不能流通的股票获得流通的权利成为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目标,这就是所谓的“股权分置改革”的由来。这项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股市的格局,由于大股东和小股东(即所谓的“大非”和“小非”)获得流通权利之后不断减持股票,使得股市估值水平不断下降。这项改革已经基本完成,但其影响和后果仍然持续。头痛的问题就是所谓的“大非”和“小非”(指获得流通全的大股东和小股东)的不断减持现象。在“大非”和“小非”的轮番减持下,股价不断下移,投资这损失惨重。从估值的角度看,中国内地的A股市场一直处在高估的状态,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,股价高估的条件已经不存在,因此,股价的下跌实际上是估值合理回归的结果。2008年以来的股市,之所以让投资者倍感失望,很大程度上与股市的重新估值有关,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,但也是孕育新的希望的过程。 改革为何导致股市下跌?这是中国股市的特点决定的,中国股市存在严重的结构扭曲现象,大量垃圾股股价严重偏高。为了维持这样的局面,监管机关必须控制新股发行的节奏和数量,使得每家上市公司的“壳”获得溢价。如果放开新股发行的管制并推进退市制度改革,则这个溢价就立即消失,股价必然下跌。
    所以, 股市也是有规律可循的,受多方面因素影响,对于普通老百姓股民来说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 

匿名

回复问题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