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吃饭之十万个为什么

好奇小子 科普探索评论385字数 1277阅读4分15秒阅读模式

“饮食目的性”也是个极端繁琐而又极端白痴的问题。不过简而言之,无非是“为了生存”和“为了享受”两种。

当然,对于我们大部份吃饱了饭的人来说,吃和活着以及做爱一样,只是一种习惯,一种不愿弃的长期的习惯。正如托马斯·布朗所说:“活着这一长期的习惯,使我们不愿死亡。“

吃饭也是这样,作为“活着”的必要物质基础,吃饭这一长期的习惯,使我们不能不吃,更不愿意去考虑人为什么要吃饭。 一旦被问得急了,许多人也许不假思索地将一句“民以食为天”脱口而出。

遗憾的是,我们大概都忘了管仲的原话是:“王者以民为天,民以食为天,能知天之天者,斯可矣”。说白了,仲的意思其实就是:统治者只要让老百姓吃饱,就可以天下太平。

吃喝是极其私人的事,我个人是很不吃这一套把万事都纳入君王之术的理论的,其实,当我们理直气壮地口称“民以为天”的同时,就已经自我授予了被统治、“被吃饭”的角色。换言之,让不让我吃饭,许不许我吃饱,是你的事;我想不想吃饭,要不要吃饱,纯属我个人的隐私。

在这个问题上,古今中外、诸子百家之中,以墨子的观点最得我心,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:“其为食也,足以增气充虚,强体适腹而已矣。”(《墨子·辞过篇》按照今人的解释,墨子所说“气”,就是以卡路里来计算的热量,至于“增气”,就是增加热量的摄入;“充虚”指的是补充消耗,保证新陈代谢的需要;“强体”是供给有益的营养,增强体质;而“适腹”,则是满足口腹,使大脑皮层从合适的口味中得到良性刺激,兴奋味觉,以保证食欲,增强吸收机能。

与其他的“子”们相比,平民出身的墨子算是一个不太讲究吃喝的“贱人”,但是,不管墨子懂不懂“大脑皮层”以及“卡路里”之类,除了对于饮食功能之最全面、最简洁的论述之外,我最欣赏的其实是他对饮食的那种“而已矣”的态度。

事实上,这种理论和态度看起来十分西化,难怪有中国思想史家怀疑翟墨先生既不是鲁国人也不是宋人,而是一个来历不明的“外国人”。

为什么不仅要把饭吃饱,还要把饭吃好?聪明的你告诉我。 这就是新的问题:不吃会死,吃了却又吃不好,后果同样是可大可小。也就是说,别以为有口吃就可以得过且了,如果吃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,人也会郁闷,会不爽。就像V·伍尔夫所说的那样:“假使一个人吃饭吃得不好,他就不能好好地思想,好好地恋爱好好地睡觉。”

所谓人类的历史,其实就是一部与饥饿做斗争的历史,就是在黑暗中摸索食物并且用心用嘴去分辨哪些能吃、哪些不能吃,哪些好吃、那些不好吃的历史。刘别谦有一部电影名叫《俄宫艳使》,里面有一幕,讲一个苏联女干部在巴黎的一家餐厅吃饭,老板前来她点菜,殷切地问道:“小姐,您想吃些什么呢?” 女干部答道:“我只要青豆和马铃薯。” 老板:“就这么简单吗?” 女干部:“简单就好,你知道,像我们这样的人,是不大把心思花在食物上的。” 老板问:“不花心思食物上,那你的心思都花在什么地方?” 女干部答曰:“我们这些人,关心的是人类的未来呀!” 老板闻罢,大笑道:“喔,你说人类的未来啊,那不就是好吃的食物嘛!来,我亲自为你安排,准备吃一顿美好而丰盛的午餐吧。”

我们要好好的活着啊!社会需要我们,家庭需要我们!

匿名

回复问题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